【团队介绍】
团队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平台,以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需求为牵引,研究其中关键科学技术问题,开发创新技术和方法,研制自主可控航空航天制造装备。以智能制造工艺为牵引,以智能检测和智能控制技术为手段,以智能制造装备和软件为表现,实现材料加工工程、机械电子、自动控制工程等学科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。
(更多信息可扫描图片中二维码获取)
在人才培养方面,团队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师生协作,一起谱写自己的空天报国故事。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项,人工智能交叉课程2项,研究生人工智能+课程1项,江苏省重点教材精品课程、工信部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等。近两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等省部级奖项4项,指导省级以上大创9项等。
在科学研究方面,团队瞄准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,将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、实践教育有机结合,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工信部民机专项等重大或重要科研项目,突破了飞机复合材料装配形性一体化控制技术、工业机器人高精度-高柔顺-高安全控制关键技术、永磁直驱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技术、大齿槽转矩补偿技术、力伺服控制技术等。研制出3大国内首套在役的重要航空航天装备;为空间站提供2大关键功能部件;研制出多套型号产品样机。相关科研成果和研制的成套装备打破了西方的垄断,为我国重大战略计划实施、重大型号工程研制、行业“卡脖子”技术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。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、二等奖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,成果获得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。
团队师资结构合理,包括教授2人,副教授7人,正逐步形成结构-检测-控制-仿真多学科背景交叉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。立足未来空天装备对智能制造技术的新挑战,团队深化拓展航空航天结构装配形性一体工艺与控制的前瞻性研究,力争产出新成果、打造新亮点,为我院和我校的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【研究方向】
形性一体智能制造工艺;智能控制技术;智能检测技术;数字孪生仿真技术;数字化仿真技术;工业软件开发等。
【团队联系方式】
电话:张老师 13813385097
团队每年招收硕士生约15-20人,博士生约3-4人。欢迎飞行器制造工程、机械工程、智能制造、机器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!